為更好地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交通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交通建設與資源開發、產業發展有機融合,6月16日上午,作為“2023世界交通運輸大會”的重點論壇之一,“第三屆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本屆論壇由中國公路學會主辦,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協辦,中國公路學會旅游交通工作委員會承辦。論壇由中國公路學會旅游交通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錫榮主持。
同濟大學中國交通研究院院長李興華作了題為《路衍經濟的實踐、認識和未來》的報告,他梳理了路衍經濟發展的內涵和特征,以交旅融合為重點,總結了典型項目的主要經驗,并提出推動交旅融合發展的5條對策:一是在路衍方案規劃階段,以“一套圖+一套表”為核心做好路衍經濟資源開發方案策劃;二是在公路項目設計階段,做好路域內路衍項目配套和路衍項目空間預留;三是在路衍項目投資階段,做好路衍經濟項目投融資模式和運營管理機制創新;四是在路衍項目運營階段,做好獨立化路衍平臺打造和專業化運營團隊培育;五是在路衍項目運行階段,做好路衍經濟收益補償統計和運行監測管理。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公路所主任、中國公路學會旅游交通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楊星詳細分析了后疫情時代我國交旅融合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并提出我國交旅融合發展的新思路,她表示“旅游交通的品質化、多元化的建設,要因地制宜打造慢行系統,適度適量設置服務設施,提供個性化的旅游交通服務,注重出行服務水平的提升”。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交集團綠色低碳研究中心、院綠色低碳部主任衷平向與會代表分享了綠色低碳旅游公路服務區建設模式和技術方案,他提出將服務區和當地文化產業鏈相融合,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建設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具有經濟溢出效益的旅游服務區,使高速服務區具有更加鮮活的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性。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服務“四好農村路”建設辦公室主任、副研究員李冰闡述了“四好農村路”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總結了“四好農村路”服務鄉村振興方面的突出經驗和典型模式。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喜龍以奉化桃花馬拉松賽道建設實踐為例,展開“交通+旅游+體育+農業”多產業融合發展下的低碳旅游風景道營建模式的探討,為類似項目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成為交旅融合賦能的新典范。
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交通旅游設計研究院院長楊蟬詳細介紹了近年來湖北省在國家大力提倡交旅融合政策背景下,風景道規劃、實施和研究的成果。以咸寧為例,咸寧結合原有道路沿途景觀,打造了風景環道,這條風景道,也串聯起沿線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生態產業等,并與地方物流部門結合,建成驛站,打造線上線下農副特色產品展示交易和體驗中心,打造“風景道+路游憩+營地”發展模式。
推進交通運輸和旅游業融合發展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和交通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本次論壇從交旅融合面臨的新挑戰、新機遇入手,借鑒先進經驗,交流和探討了交旅融合低碳化、產業化的新趨勢和新突破。
【編輯: 任 燕】
中國公路
中國高速公路